一侧卵巢有黄体通常是排卵后的正常生理现象,可能提示月经即将来临。黄体形成主要有排卵后黄体期维持、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准备、月经周期调节、妊娠早期支持等功能。
1、排卵后黄体期维持
卵巢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细胞会转化为黄体,持续分泌孕酮维持子宫内膜厚度。黄体平均存活12-14天,若未受孕则逐渐萎缩形成白体,此时孕酮水平下降诱发月经来潮。超声显示单侧卵巢黄体通常处于月经周期第15-28天。
2、激素水平变化
黄体分泌的孕酮可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同时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分泌。随着黄体功能衰退,雌孕激素水平骤降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激素检测显示黄体中期孕酮值超过3ng/ml即提示有排卵。
3、子宫内膜准备
黄体期孕酮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改变,血管增生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当黄体退化时,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会发生螺旋动脉痉挛,终导致功能层崩解形成月经。
4、月经周期调节
黄体寿命决定月经周期黄体期长度,多数女性黄体期持续14天左右。黄体萎缩后促卵泡激素重新升高,启动下个周期卵泡发育。规律出现黄体提示卵巢排卵功能正常。
5、妊娠早期支持
若发生妊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会延长黄体寿命形成妊娠黄体,持续分泌孕酮至胎盘形成。此时黄体体积可能增大至3-5厘米,超声监测可发现黄体持续存在而非按期萎缩。
建议观察月经来潮情况,若超过预期时间7天未行经需验孕排除妊娠。日常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影响激素分泌。出现严重腹痛或异常出血时应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