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看心理疾病比较好的医院有广州市惠爱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理疾病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压力、脑化学物质失衡等,早期干预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专业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医院能提供药物、心理治疗及康复支持等综合方案。
1.广州市惠爱医院-心理科
广州市惠爱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的精神专科医院之一,心理科在抑郁症、焦虑症及精神分裂症诊疗方面经验丰富。医院拥有心理测评中心、睡眠医学中心等特色科室,采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干预手段。
广州市惠爱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明心路36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00,14:00-17:00。
2.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开展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规范化诊疗。科室配备经颅磁刺激仪等设备,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尤其擅长难治性心理疾病的个体化治疗。
广东省人民医院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106号。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周六上午8:00-12:00。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在青少年情绪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诊疗方面具有特色。科室开展正念、团体心理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拥有广东省临床心理教学示范基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00,14:30-17:30。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是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挂靠单位,开展睡眠障碍、强迫症等专病门诊。医院引进虚拟现实暴露等新技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响应机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明心路36号。
就诊科室:临床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00;周六上午8:00-12:00。
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科在军人心理创伤康复、心身疾病诊疗领域具有优势。科室开展生物反馈治疗、沙盘等特色项目,参与制定多项心理疾病诊疗指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周六上午8:00-12:00。
6.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开设焦虑抑郁专病门诊,建立心理-生理-社会综合评估体系。医院配备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在失眠伴发心理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丰富案例。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1号。
就诊科室:临床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7.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展抑郁症医疗研究。科室建立心理CT评估系统,在难治性抑郁症的神经调控治疗方面处于地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就诊科室:精神医学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周六上午8:00-12:00。
8.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融合中医情志调理与现代心理治疗,开展针灸联合认知等特色项目。科室研制系列院内制剂,在焦虑障碍伴失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显著。
广东省中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
就诊科室:心理睡眠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周六上午8:00-12:00。
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运用中医五志相胜理论治疗情绪障碍,开发疏肝解郁系列方剂。科室建立音乐治疗室,开展中医情志护理标准化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就诊科室: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1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心理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心理科专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建立医教结合干预模式。科室配备儿童行为观察分析系统,开展家长养育技能培训课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9号。
就诊科室:儿童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00;周六上午8:00-12:00。
心理疾病预防需建立规律作息与健康社交习惯,建议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评估。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