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和脸颊交界处疼可能与颞下颌关节紊乱、外耳道炎、腮腺炎、神经痛、局部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1、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常因咬合异常或长期单侧咀嚼导致,表现为关节区钝痛、张口弹响。可尝试热敷缓解肌肉痉挛,避免咀嚼硬物。若症状持续需就医,医生可能推荐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或采用颌垫矫正咬合。
2、外耳道炎
外耳道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引发耳周放射痛,伴随耳道瘙痒或渗液。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掏耳。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时需联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
3、腮腺炎

病毒性或细菌性腮腺炎可引起耳前区肿痛,可能伴随发热。需多饮水促进唾液分泌,进食流质食物减轻咀嚼负担。医生可能开具利巴韦林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合并化脓时需切开引流。
4、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受压或炎症可能导致面部电击样疼痛,触碰可诱发。可短期使用卡马西平片控制发作,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若药物无效需考虑微血管减压术等外科治疗。
5、局部外伤
撞击或挤压伤可导致软组织损伤,表现为局部淤青和压痛。伤后48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若出现听力下降需排除颞骨骨折。
日常需避免过度张口或寒冷刺激,保持口腔卫生。急性期选择软食减少关节负担,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听力异常时须立即就诊。耳周区域结构复杂,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病情,确诊前不建议使用镇痛贴剂或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