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能治儿童心理问题的医院有哪些?速查新榜单+厌学早期表现自查指南!
“我不想上学了!”
这句话从孩子口中说出时,很多家长如临大敌,认为孩子是突然变“坏”了、不懂事了。然而,重庆天佑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专家指出:厌学从来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孩子明确表达出抗拒之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早已发出了无数“求救信号”。
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是避免孩子滑向深度厌学的关键。那么,家长需要警惕哪些早期征兆呢?
信号一:情绪状态“亮红灯”——从积极变得消极
情绪是孩子对上学感受直接的晴雨表。
提及学校就烦躁:每当谈到与学校、作业、考试相关的话题时,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回避或情绪低落。
上学前身体不适:经常在周日晚上或周一早晨抱怨头痛、肚子痛等身体不适,但去医院检查又无器质性病变,并且一旦被允许在家休息,症状就很快缓解。
放学后情绪异常:放学回家后总是闷闷不乐、易怒发脾气,与家人交流减少,对以往喜欢的活动也提不起兴趣。
信号二:行为表现“有异常”——从主动变得被动
孩子的行为模式会发生微妙且持续的改变。
拖延作业,效率骤降:写作业变得极其拖拉,需要家长反.复催促,坐在书桌前很长时间也完成不了多少,或者敷衍了事、错误百出。
准备学习用品磨蹭:从前一天晚上整理书包变得丢三落四,第二天早上起床、出门都拖拖拉拉,刻意缩短在校时间。
回避谈论校园生活:当你问起“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时,他通常用“还行”、“没事”、“忘了”来敷衍,不再分享校园里的趣事或烦恼。
信号三:社交关系“遇瓶颈”——从合群变得孤立
学校是孩子重要的社交场所,社交问题往往是厌学的催化剂。
抱怨没有朋友:经常流露出“学校里没人喜欢我”、“我跟他们合不来”等言论。
拒绝参与集体活动:对于学校的运动会、文艺表演、小组活动等表现出抗拒,想方设法不参加。
与老师关系紧张:频繁地、负面地评价某个老师,或者提到被老师“针对”。
信号四:学习态度“大转弯”——从认真变得敷衍
这是核心的信号,但往往被误解为“孩子笨”或“不努力”。
学习动机丧失:经常问“学习有什么用?”“考上好大学又能怎样?”,对未来表现出虚无感,缺乏目标。
对成绩“无所谓”:以往考不好会难过,现在却对自己的糟糕成绩表现得漠不关心,缺乏荣誉感和羞耻心。
试图用其他领域弥补:比如在网络上寻求成就感,或过度沉迷于某项与学习无关的爱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信号五:生理节律“乱套了”——从规律变得紊乱
心理压力会直接反映在生理上。
睡眠习惯改变:出现失眠、难入睡、早醒,或者相反的嗜睡、叫不醒等情况。
饮食习惯变化:食欲显著减退或暴饮暴食。
精力明显不足:总是显得很疲惫,无精打采,缺乏活力。
重庆天佑儿童医院专家提醒:
当孩子出现上述一个或多个信号时,家长切忌简单粗暴地批评、说教甚至打骂。这如同孩子感冒前的“打喷嚏、流鼻涕”,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喊“我遇到困难了,我需要帮助!”
正确的做法是:
创造沟通契机,耐心倾听:找一个轻松的环境,放下评判,只关心孩子的感受,问他“你近期好像不太开心,愿意和爸爸妈妈聊聊吗?”
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看看问题是出在学业压力、师生关系还是同伴交往上。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持续的厌学情绪很可能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相关。
孩子厌学的根源复杂多样,可能是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适应障碍、情绪问题等。如果您无法独自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寻求专业的儿童心理与发育行为专家的帮助,是明智且负责任的选择。早期科学的干预,能有效帮助孩子重返积极的学习轨道,守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