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腹泻上腹部疼痛可能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胆道感染、胰腺炎、肠梗阻等原因有关。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食物中毒与进食不洁食物相关,胆道感染常伴随黄疸,胰腺炎多因暴饮暴食诱发,肠梗阻可能出现呕吐腹胀。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主要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或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水样腹泻、脐周阵发性绞痛及低热,严重时可出现脱水。治疗需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细菌感染时需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患者应暂时禁食油腻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清淡饮食。
2、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海鲜或肉类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表现为进食后2-6小时突发剧烈上腹绞痛、喷射状呕吐伴水样便,体温可达39℃以上。需立即停用可疑食物,呕吐严重者可服用盐酸昂丹司琼片止吐,腹泻量大时使用口服补液盐Ⅲ,细菌性中毒需用诺氟沙星胶囊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尿量防止脱水。
3、胆道感染

胆结石或胆管狭窄引发的胆道感染会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随寒战高热及陶土色大便。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明显升高,B超可发现胆囊壁增厚。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疼痛剧烈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发作期间须严格低脂饮食,急性期过后建议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4、胰腺炎
暴饮暴食或胆石症诱发的胰腺炎表现为中上腹刀割样剧痛,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伴有顽固性呕吐与脂肪泻。血清淀粉酶检测值常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滴注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疼痛剧烈时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恢复期应绝对戒酒,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餐控制在七分饱。
5、肠梗阻
肠粘连或肿瘤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会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停止排便排气,高位梗阻时呕吐物含胆汁。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气液平面。不完全梗阻可尝试胃肠减压联合甘油灌肠剂通便,完全梗阻需急诊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早期需进行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习惯。
出现发热伴腹痛腹泻时应记录症状起始时间与特点,测量并记录体温变化。建议准备口服补液盐随时补充电解质,腹泻期间可食用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若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不缓解、出现血便或意识模糊,须立即急诊就诊。恢复期2周内避免生冷、辛辣及高脂饮食,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卫生。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出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