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37.2℃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体温37.2℃属于低热,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等有关。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散热。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室温控制在24-26℃为宜。
2、补充水分
发热会增加水分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避免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
3、调整饮食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避免油腻、辛辣及高蛋白饮食,减轻胃肠负担。
4、药物治疗
持续低热伴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需注意药物禁忌证,如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布洛芬。
5、中医调理
风热型发热可用金银花露、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风寒型可用生姜红糖水发汗解表。穴位按摩大椎、曲池等穴位有助于退热,艾灸足三里可增强免疫力。
低热期间应卧床休息,每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持续24小时,或出现头痛呕吐、皮疹、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日常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