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发热可能是疫苗反应,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感染。判断发热是否与疫苗相关需结合接种时间、体温变化、伴随症状等因素综合评估。

疫苗接种后24-48小时内出现的低热,体温多在37.3-38.5摄氏度之间,无其他明显不适,通常属于疫苗反应。这种发热多由疫苗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引起,持续时间较短,1-2天可自行缓解。此时可采取多饮水、物理降温等处理措施,一般无须特殊用药。

若发热超过39摄氏度,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咳嗽、腹泻、皮疹等其他症状,需考虑其他感染可能。这类情况常见于接种时已存在潜伏感染,或接种后因免疫力暂时下降继发细菌病毒感染。此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接种疫苗后需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观察期间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抽搐等严重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儿童就医。成人接种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过敏表现也需紧急处理。日常可通过记录发热时间、体温曲线、用药情况等帮助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