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一旦被发现,往往已处于中晚期。此阶段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较高。肝癌晚期若失去治疗的机会,可采用姑息化疗(纾缓化疗),必要时辅以放射治疗(电疗)。若具备适应症,还可进行放射介入治疗、靶向药治疗或免疫治疗。而在肝癌进行化疗、放射治疗、靶向药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期间及之后,中医药辅助治疗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既能减轻不良反应,又能增强抗癌效果。(文:徐凯)
化疗药物能够有效杀死活跃的肝癌细胞。放射介入治疗肝癌,是在X线放射影像仪器的动态引导下,利用特殊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到肝内癌症供血动脉,将化疗药物注入其中。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可杀灭癌细胞。必要时,还可将动脉血管栓塞制剂或药物注入癌症供血动脉内,将癌组织的细小供血动脉栓塞,暂时阻断供血(约一周左右),使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由于放射介入治疗时,癌组织内的化疗药物浓度较高,且有二次化疗作用(化疗药物经血液循环后再次回到肝脏),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强。大量癌细胞坏死后进入血液循环,同时,随着癌组织供血动脉被栓塞,癌组织缺血坏死会产生许多坏死物质并入血。因此,在放射介入治疗后的5到7天内,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周身酸痛无力、腹胀腹痛、呕吐纳呆、厌油腻、腹泻或不大便等症候。实验室检查还会显示肝功能异常、白细胞过度升高等,属于放射介入治疗后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放射介入治疗后,采用中医药治疗,可有效减轻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主要通过中医四诊的方法,进行辨病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当化疗药物和栓塞制剂注入肝癌供血动脉后,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肝脏的生理功能,破坏肝气化功能,导致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肝疏泄失常会横逆犯脾,使脾胃的消化、运化功能失常,无法运化水湿,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导致人体精气血津液化生障碍,使水湿、湿浊、痰饮、湿毒和热毒等内生病邪生成增多,从而引发发热、腹胀腹痛、呕吐纳呆、厌油腻、腹泻或不大便等症候。此时,中医药治疗应调补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同时祛除体内生成的水湿、湿浊、痰饮、湿毒和热毒等内生病邪,以减轻病邪对脏腑功能的破坏。
中医治疗肝癌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
患者李先生,56岁。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患者接受了姑息化疗和放射介入治疗,但出现了发热、周身酸痛无力、腹胀腹痛、呕吐纳呆等严重不良反应。随后开始接受中医治疗。中医通过四诊合参,判断患者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之证。采用疏肝健脾、清热利湿、解毒抗癌的治疗原则。处方中包括柴胡、白芍、白术、茯苓、茵陈、栀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逐渐减轻,发热消退,食欲改善,体力也有所恢复。后续继续坚持中医治疗,同时配合定期复查。在治疗一年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肿瘤没有进一步发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案例二
王女士,62岁。因右上腹疼痛、消瘦等症状就诊,被诊断为肝癌中期。患者进行了放射介入治疗和靶向药治疗,但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和白细胞降低等情况。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给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解毒抗癌的中药治疗,如熟地、山茱萸、山药、黄芪、当归、女贞子、墨旱莲、龙葵等。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白细胞也回升到正常范围。患者继续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稳定,生存期得到了延长。
这些案例表明,中医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减轻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辨证论治,且通常需要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