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综合医院 公立 医保 三甲
全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首页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医院动态

传承“复旦中山”基因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典范

发布时间:2022-11-06 11:12 来源:

传承“复旦中山”基因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典范

作为全国首家挂牌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近年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受到了媒体的持续关注。适逢建院五周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再登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该院独具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模式及显著成效,又一次引起全国关注。

由厦门市政府和复旦大学合作共建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自创建之初就被赋予了中央深化医改的重要使命——打造“家门口上海医院”,让当地百姓不出省就能看好病、好看病。过去五年,该院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和复旦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沪厦“复旦中山人”的全心付出下,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同质化”理念,将“复旦中山”标准和文化基因深植医教研及管理各环节。随着“复旦中山”的技术和的文化在厦门医院扎根、传承,新的医学高地正在五缘湾畔崛起,并在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有效缓解了当地患者跨省就医看病问题。

山外有山、传承星灿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跨省全运营的紧密医联体。今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迎来建院五周年,院庆主题是“山外有山传承星灿”,寓意复旦中山“移山填海”,将上海“总山”优质医疗资源平移到海上花园厦门,成为中央深化医改的一颗璀璨“新星”。

同质管理“上海军团”技术惠及当地百姓

“没想到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普外科病房里,73岁的黄大爷一脸不可置信。就在不久前,他因为腹痛、呕吐,意外查出胃癌、腹主动脉瘤并夹层及其他多处血管病变,病情十分凶险,在当地医院紧急放置支架稳住血管病灶后,转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救治。在他看来,胃癌切除手术是个大手术,做完手术怎么也得身上插满管子躺个十天半月,没想到现实完全超出他的预料: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床行走,短短两三天身上的管子都拔掉了,一身轻松的他,第四天就开始吃东西。

黄大爷的主刀医生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普外科执行主任汪学非,是来自上海总部的专家。“病人刚送来时,全身状况很差,吃不下东西,人非常虚弱。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肿瘤,还要让他拥有好的生活质量。”汪学非认为,外科医生不能只盯着手术,从诊断疾病的那一刻起,就要以全局观来“排兵布阵”,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是为了让病人后面康复得更顺利,这就是基于预康复的全病程管理。

综合考量患者的情况,汪学非专家团队认为黄大爷当前的主要矛盾在于胃癌所导致的胃流出道梗阻和重度营养不良,而外科治疗不仅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为患者后续胸主动脉瘤的治疗创造机会。因此,汪学非没有立即实施手术,而是先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并给予营养支持。评估发现,黄大爷的心、脑、肺都有病变,几个月前还曾发生脑梗,此次患病又出现新发脑梗,这让原本就十分棘手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随后,普外科联合心内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等多个学科,为患者进行全方位诊疗。3周后,黄大爷的状态和刚进院时完全不一样了。汪学非带领团队为其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创伤,并完成消化道重建;麻醉医师控制体循环,避免加重脑梗。像这类合并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术后一般要重症监护室进行动态监测。黄大爷术后状态良好,很快就回到普通病房,在家人的陪伴下快速康复。

“上海的专家就是不一样!”许多患者和黄大爷一样,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解除顽疾后,都发自肺腑地感叹。患者口中的“不一样”,不仅指勇攀医学高峰屡屡填补区域空白的技术,还体现在颇具“复旦中山”特色的诊疗模式和疾病管理理念。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和基于预康复的全病程管理,正是上海总部长期秉持的优良传统。这些好的做法,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执行下去,却十分不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不仅做到了,还做成了业界标杆。五年来,通过同质化管理,这些的技术、理念、模式从上海总部逐渐落地厦门医院,造福一方百姓,而该院也成为百姓口中赞誉的“家门口的上海医院”。

技术传承、本土医学骨干独当一面解除顽疾

像汪学非这样拥有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医学专家,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还有很多。五年来,上海总部派出140多名各学科资深专家、骨干常驻厦门医院;数十位各学科“双主任”、名医工作室专家成员定期轮流到厦看诊、手术、指导学科建设;高年资主治医生组建医疗队,分批赴厦参与学科建设等。人才的“同质化”,确保该院无论在医疗水平,还是诊疗规范等方面,都“原汁原味”保持着“复旦中山标准”。

除了“上海军团”驻厦让技术扎根鹭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还十分注重培养本土医学人才。该院招录的医务人员,在医院筹建初期就赴上海总部接受规范培训,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复旦中山”的烙印,即便是回厦后也持续接受驻厦总部专家的指导,不断精进医术。历经五年磨砺,一批“同质化”培养的本土医学骨干逐渐脱颖而出,宛若“新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初绽光芒。

65岁的陈老伯因近反复晕厥、黑朦,求诊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经检查,引起陈老伯症状的“罪魁祸首”是右侧颈动脉狭窄。然而,陈老伯因长期的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差,经麻醉医师评估认为外科开放手术风险极大;同时陈老伯双侧股动脉区管腔闭塞,如果经股动脉入路进行微创支架植入治疗,还需开通病变的髂股动脉,拉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费用并加大了并发症的风险;而且患者椎间盘突出、腰背痛严重,手术台上无法长时间保持平卧姿势,术后也不能长时间卧床配合股动脉压迫止血。

一筹莫展之际,该院血管外科执行主任王利新查房时发现,患者右上肢桡动脉搏动良好,可作为一条非常规“通路”来使用。确定手术方案后,次日,在王利新执行主任的指导下,科室骨干洪翔副主任医师带着林越住院医师,仅通过手背的一个“针眼”——鼻烟窝(远端桡动脉)入路穿刺置管,导管成功进入右侧颈动脉,并进行球囊成形和支架植入术,短时间内便顺利打通狭窄的血管。术后患者无需平躺卧床,无需留置导尿管,即刻就可下床行走,手背上的“针眼”第二天拆除包扎,术后第三天陈老伯顺利出院。据悉,该操作技术要求极高,目前在全国能开展的单位屈指可数。而在上海总部专家王利新教授的指导下,厦门医院一些像洪翔一样的年轻骨干医师已逐步掌握了手术技巧,开始独当一面为患者解除顽疾。

既强调上海总部专家主导学科建设,又重视厦门本土医生培养,将其纳入“复旦中山”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始终坚持的人才培养“一体化”策略。通过上海总部的规范化培训,以及驻厦上海专家的传帮带,该院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本土医学人才队伍,这些青年骨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快速成长,成为厦门医院填补区域技术空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急危重症、疑难病症在福建就近得到解决,患者亦免受异地奔波求医之苦。

人文熏陶、医务人员面对疑难重症决不言弃

除了传承上海总部的诊疗理念和的医疗技术,“复旦中山”文化也已渗透入厦门医院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陈国彬,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筹建之初第一批招录的员工之一。2015年8月,他前往上海总部接受3年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后于2018年返回厦门医院肝肿瘤内科工作。

“无论在上海还是厦门,‘复旦中山’都是许多求医无门的疑难重症患者后的希望。面对疑难危重患者,医务人员明知风险很大,但仍拼尽全力救治,不放弃任何一丝可能的希望,让我深受触动。”陈国彬感慨道。在副院长、肝肿瘤内科执行主任张博恒教授等上海专家的带教下,陈国彬坐门诊、下病房、上手术,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科室的年轻骨干。

“肝肿瘤内科诊治的多为肿瘤患者,每个环节都充满未知,但上海总部专家以患者为中心,尤其在与复杂疑难疾病‘斗争’过程中严谨担当、勇于探索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陈国彬告诉记者,自己很幸运,每天都能跟随上海名医专家学习,不断精进业务水平。而且,上海专家们的言传身教,也让其对于治病救人有了更深的感悟——面对肿瘤患者,眼中不能只有药物或手术治疗,要多从病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尊重病人的主观感受,不仅要让他们活得久,还要活得有质量。

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为了病人甘冒风险勇闯难关,这种人文关怀,这份医者担当,已成为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化为医务人员的共同信念。怀揣这一信念,“复旦中山人”将继续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征程中砥砺前行,让更多患者不出福建就能接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数说成绩

五年砥砺奋进,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快速发展,成为百姓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家门口上海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正日益凸显。让我们从一组数据中了解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这五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

46个

业务科室从13个发展到46个

700张

床位从80张扩增至700张

3500人次

日均门诊量从不到200人次到3500人次

15000余台

年手术量从2000余台到15000余台

75%

三四级高难度手术占比超过75%

66项

填补了66项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技术空白

3+1个

拥有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15家

获批成立15家名医工作室,占比全市多

280余项

获批厦门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立项280余项,项目经费达4300余万元

3个“第一”

在连续3年的福建省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蝉联全市三级综合医院第一

20多个省市

患者群体已覆盖福建全省,其中厦门以外的患者占40%,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

声音

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未来,我们会全力以赴,深入探索机制体制创新,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典范之作、精品之作,引领区域医疗技术发展,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国家深化医改作出贡献。

顾建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我们将继续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传承“复旦中山”文化基因、技术和管理理念,创新赋能,实现医教研及管理“同质化”目标,推动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高速、高质、高水平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一带广大患者。

医教研齐头并进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不仅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也收获颇丰。

目前,医院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0余项,立项总经费4300余万元;医务人员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320余分。医院积极布局科研发展方向,重点推进细胞治疗中心建设及厦门市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厦门市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同时,医院积极举办各类学术交流及继续教育培训班90余场,将优质的上海继教资源带到福建;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致力于职工学历提升,不断提高青年医师专业水平。

冲锋在前“逆行”战疫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克服新建医院人员紧缺的困难,凝聚全院力量,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线”。14名医务人员“逆行”武汉,83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5名医务人员支援海南,还有上千人次医务人员,支援泉州、莆田等地,助力奋战在厦门各区核酸采样点、隔离酒店、机场海关等地核酸采样工作,驻守在杏林定点医院救治新冠患者。与此同时,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抓牢抓细院内疫情防控“线”,统筹推进临床诊疗工作,全力保障市民百姓的正常就医需求,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复旦中山人”的责任与担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阴道松了,要紧吗?能“紧”吗?

阴道松了,要紧吗?能“紧”吗?

阴道松弛,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是难以启齿的,所以对于此绝大部分女性闭口不谈,但是阴道松弛 全文
立即查看
急性心梗,死里逃生后,这些必须要做到!

急性心梗,死里逃生后,这些必须要做到!

给“打工人”的30个健康锦囊“生死时速”系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 全文
立即查看
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工人先锋号揭晓,我院周俭教授、急诊科荣获表彰!

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工人先锋号揭晓,我院周俭教授、急诊科荣获表彰!

9月27日下午,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 全文
立即查看
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显著提高效果!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REAL研究问鼎柳叶刀·胃肠肝病学

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显著提高效果!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REAL研究问鼎柳叶刀·胃肠肝病学

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 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REAL研究问鼎柳叶刀·胃肠肝病学 TheLancetGastroent... 全文
立即查看
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为藏族同胞搭建“生命之桥”

海拔4700米,这些上海医生为藏族同胞搭建“生命之桥”

9月19日,中山医院援藏医疗队在岗巴县龙中乡为当地藏民开展线下义诊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全文
立即查看

医生推荐

曾维新 曾维新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射科

消化系统、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
胡东艳 胡东艳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皮肤科

黄褐斑、皮内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寻常型银屑病、慢性荨麻疹... 详情
张勇 张勇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呼吸科

肺部磨玻璃结节风险预测、疑难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结节术后复发... 详情
沈家宜 沈家宜 主任医师

上海曙光医院西院 心胸外科

心脏、肺、食管疾病外科治疗。
李财宝 李财宝 主任医师

上海曙光医院西院 普外科

各类普外科疾病,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的根治性手... 详情
王以友 王以友 主任医师

上海交大附属第九医院 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 详情

就诊评价

璩**(成都)

医生耐心细致,手法轻柔
卻**(南通)

医生治疗水平很好 医生时刻关注病人情况
雍**(常德)

我只想说医生是上帝赐予我们患者的天使,包括整个团队都非常的好。
查看全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