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大多从40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30%,到了70岁,就增加至50%,而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时间会更早一点,所以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查下眼部健康。
假期出,阻碍你和家人行程的除了没时间、想宅家。
还有可能是眼睛看不清今天是重阳节,近视、老花、白内障……,眼健康是困扰很多老年人的烦心事。
其中,白内障的影响大,很多老人也一直忌惮手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专家表示,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到一次手术就能解决多个困扰。
今天,就好好来说说
高度近视遇上白内障,53岁阿姨“摸瞎”了
杭州的刘阿姨(化名)今年53岁,已经退休在家的她双眼有900多度的高度近视,长期戴着一副厚厚的框架眼镜,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却感觉看东西变模糊了。“总感觉眼前像遮了一块白纱一样,雾蒙蒙的。”以为是近视度数加深的她,却在家附近的医院检查时被告知患上了白内障。
“我本来就是近视眼,看远的东西不清楚,现在又有白内障,我们当地医生建议我去杭州大医院做这个手术。”刘阿姨表示,由于当时情况并非很严重,再加上观念里都认为,白内障要养养老再手术,这事也就拖了下来。直到近,刘阿姨感觉眼前的“雾感”更重了,就像是一块遮光帘挡在眼前,即使戴了眼镜也还是看不清路,每次行动都像“摸瞎”一样,为此,她几乎天天待在家,只有晚上在女儿陪同下下楼散散步。
退休生活还没开始便已结束。不甘心的刘阿姨决心改变现状,这才来到浙大一院眼科就诊。
看远看近都没问题,多焦点晶体解决烦恼
“检查发现她双眼高度近视,并且都有中重度的混合型白内障。”浙大一院眼科白内障专业组组长楼定华主任医师介绍,晶状体是眼球的重要结构,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清澈透明的,但在年龄、外伤等因素作用下,晶状体变性发生混浊就形成了白内障,影响视力。而进一步的视功能分析显示,刘阿姨的视觉质量极差,必须要接受手术。
“但是医生,我这又是近视,又是白内障的,手术会不会很麻烦,能一次解决这些问题吗?”
面对刘阿姨的疑惑,楼定华主任医师宽慰道,现在的白内障手术不仅能同时解决两个问题,通过置入多焦点人工晶体,还能解决老花等多重问题。
楼定华主任医师进一步解释,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就像是一台高清照相机,能够自动调节焦距,看清楚远处和近处事物。但很多老年白内障患者常常合并老花或近视等多种问题,传统的单焦点晶体不具备调节功能,患者只能选择看近或者看远,往往术后还需要再配一副近视眼镜或老花镜。而多焦点人工晶体则突破了这种限制,实现了多个位置上的物体均能视网膜,满足近、中、远视力,为白内障患者带来福音。
飞秒激光也能治白内障,术后眼睛恢复“年轻时代”
日前,楼定华主任医师为她分次进行了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和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
如果把白内障比作一颗葡萄,葡萄皮就是晶状体的囊袋,葡萄肉是晶状体的皮质,葡萄核是晶状体核,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时,医生会把“葡萄皮”打开一个小口(撕囊),把里面的晶状体皮质和晶状体核“劈开”(劈核)、“搅碎”(超声乳化),然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状体。
以往,“撕囊”这步动作都由医生手动完成,对医生操作的稳定性和性提出了极高要求,而随着飞秒激光技术在近视治疗中的成熟应用,近年来,它也被用于白内障治疗中。飞秒激光代替传统的手术刀,在电脑成像系统的辅助下,完成传统手术中由人工来完成的切口、撕囊、劈核等关键步骤,避免人工操作误差,真正实现了白内障手术无刀化,实现、微创、、快速的手术效果。
目前,经过手术和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刘阿姨术后双眼视力均达到了1.0。
全球致盲眼病,一旦发现就应就诊治疗
“白内障在眼病致盲的原因中,是全球致盲性眼病。”楼定华主任医师介绍,白内障大多从40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人群的白内障患病率为30%,到了70岁,就增加至50%,而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白内障的时间会更早一点,所以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查下眼部健康。
一旦诊断为白内障,就应该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进行治疗,“白内障越老越好”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拖得越晚治疗,不仅影响生活还影响治果。
对诊断明确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可在医生评估下选择是否置入多焦点人工晶体。一般来说,适用以下人群:
01无明显角膜瘢痕,不规则散光,无晶体脱位,悬韧带松驰,眼底无明显病变的白内障患者。
02经过全套眼部检查,条件适合做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
03生活或工作活动需求丰富(远、中、近视力具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