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中西医辨证施治痛风,对于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等不同发病期的痛风 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中重度、难治性痛风、不明原因发热以及痛风石的康复治疗颇有研究,有效康复众多反复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这两种疾病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而且越来越常见。很多人对它们有所耳闻,却并不清楚二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深入探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前奏”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尿酸含量超标了。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大部分尿酸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小部分经肠道排出。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减少时,就会导致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形成高尿酸血症。
而痛风呢,则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绝大多数痛风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过高尿酸血症这个阶段。可以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低气压,虽不一定马上引发风暴,但却为其埋下了隐患。据统计,约10%-2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
高尿酸血症为何会引发痛风
这得从尿酸的特性说起。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就会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析出。这些结晶如同一个个微小的“刺”,随着血液循环,很容易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沉积下来。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这些“外来异物”后,就会启动防御机制,派出免疫细胞对其进行攻击。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这就是痛风发作时的典型症状。
尤其是在一些关节活动频繁、温度较低的部位,如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更容易成为尿酸盐结晶的“聚集地”,所以痛风常常首发于这个部位。
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为痛风
虽然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诱因,但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患上痛风。这是因为从高尿酸血症发展到痛风,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饮食习惯起着关键作用。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尿酸生成进一步增加,大大提高痛风发作的风险。相反,如果能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就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可能性。
另外,生活方式也不容忽视。长期酗酒、缺乏运动、过度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等,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促使高尿酸血症向痛风转化。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则有助于维持尿酸的平衡,预防痛风的发生。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区别
除了因果关系外,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在临床表现上也有所不同。高尿酸血症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尿酸升高。即便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如关节隐痛、腰酸等,但往往容易被忽视。
而痛风则有着非常典型的症状,发作时关节剧痛难忍,疼痛程度常常被描述为“像被刀割一样”。患病关节会迅速出现红肿、发热、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痛风发作具有间歇性,在急性期过后,症状可能会完全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痊愈,尿酸盐结晶依然可能在体内“潜伏”,随时可能再次引发痛风发作。
无论是痛风还是高尿酸血症都需积极应对
无论是已经发展为痛风,还是处于高尿酸血症阶段,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痛风发生的关键。
而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除了在急性期积极治疗缓解症状外,更要注重缓解期的管理,持续控制尿酸水平,减少痛风的复发次数,降低对关节和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就像是一对紧密相连的“伙伴”,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血尿酸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