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结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伴随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
溃结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异常有关。这些因素导致肠道内出现持续的炎症反应,进而引起结肠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黏液血便以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此外,长期存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诊断溃结性结肠炎通常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血液学检查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率、粪便常规和培养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等。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钡剂灌肠X线检查以评估结肠结构。治疗溃结性结肠炎的方法包括口服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嗪,重症或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或氢化可的松。病情严重或对传统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如辛辣食品,确保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