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结肠癌是“老年病”,跟自己没关系,但现实是,结肠癌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年轻化。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结肠癌病例超过40万,其中不乏30-40岁的青壮年。
提到结肠癌的诱因,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出来的病”,比如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确实,饮食因素很重要,但它并不是这一个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结肠癌的几大主要诱因,有些可能你根本没想到!
01遗传因素
如果你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过结肠癌,那么你的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2-4倍。这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会显著增加结肠癌的发病概率。
有家族史的人,建议从40岁甚至更早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癌,可以做基因检测,评估自身风险。
02肠道息肉
结肠癌大多是由肠道息肉慢慢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从息肉到癌症,通常需要5-15年,但如果不检查、不处理,它就可能“悄悄”恶变。
息肉越大(超过1cm)、数量越多,癌变风险越高;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息肉癌变风险更高。
03长期便秘
便秘不仅仅是“不舒服”的问题,长期便秘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有害物质(如次级胆汁酸、亚硝酸盐)持续刺激肠黏膜,增加癌变风险。
多吃粗粮、蔬菜、水果,保证每天25-30克膳食纤维;每天喝够1.5-2升水,适当运动(如快走、揉腹);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别憋着!
04慢性炎症
如果你的肠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比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那么结肠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很多。炎症反复刺激肠黏膜,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生,终终于癌变。
有炎症性肠病的人,一定要规范治疗,控制炎症;定期做肠镜监测,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05
不良生活习惯
除了饮食,这些坏习惯也在悄悄增加结肠癌风险:
吸烟:烟草中的致癌物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肠道。
酗酒: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直接损伤肠道细胞。
久坐不动:影响肠道蠕动,增加便秘和炎症风险。
熬夜+压力大:免疫力下降,癌细胞更容易“趁虚而入”。
06预防结肠癌,记住这3件事
结肠癌不是突然发生的,它往往经历“息肉→不典型增生→癌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能长达10年。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完全有机会阻断它的发展。
40岁后做一次肠镜,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调整饮食+运动,减少便秘和炎症;改掉坏习惯,别让烟酒、熬夜毁了你的肠道;你的肠道健康,值得从现在开始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