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在痛风的治疗作用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急性痛风患者的治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痛风治疗的不断发展,因秋水仙碱存在诸多的及不良反应,诸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因此在目前痛风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越来越“远离、摒弃”秋水仙碱的应用。然而在主流的指南推荐当中,依然将秋水仙碱放在重要的治疗地位。
痛风急性发作期,关节腔内的尿酸盐结晶具有白细胞趋化作用,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致细胞坏死,释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进而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导致发病。秋水仙碱可降低白细胞活动及吞噬作用、减少乳酸形成,由此减少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减轻炎症反应而产生止痛作用。因此在欧美现有的指南推荐当中依然将秋水仙碱的治疗作用等同于非甾体抗炎药物及类固醇激素,作为急性期一线治疗药物。目前推荐急性期应用秋水仙碱的时机越早越好,多建议12-24小时内应用,个别推荐36小时内用药。
秋水仙碱因其非降尿酸药物,通常不作为慢性痛风治疗用药,但可作为早期降尿酸阶段预防痛风急性发作使用,通常小剂量预防应用3-6个月。
因为秋水仙碱的负荷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且可能出现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及血液系统受累。
且有研究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早期痛风发作的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相似,且更为之后,目前多使用小剂量长期治疗。推荐的用药方式为:0.5mg2-3次/日。
为预防痛风发作,推荐每日剂量<1.2mg,治疗时间至少为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