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症。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和炎症控制。轻度疼痛,发热病人,可使用消炎止痛药,消炎止痛药无效,需使用适量药物,每日三次,两周后逐渐减少,根据病情的具体进程,维持激素的应用时间。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改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腮腺炎之后。患者前颈有弥漫性肿胀和疼痛。主要治疗是止痛。治疗期间可监测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恐慌和高代谢,可使用药物治疗,并可监测血压。以及心率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补充高蛋白食品、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并开展适当的活动。如果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也可以在必要时添加止痛药,以检测血常规和内部环境指标的变化。
亚急性甲状腺炎可由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或病毒感染引起。原因和治疗是不同的。首先要注意做七项甲状腺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应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治疗过程需要2-3个月以上。
虽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尚未在医学领域确定。然而,它们大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由于流感症状的早期发作,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甲状腺肿,伴有局部明显疼痛。发烧往往持续很长时间。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药物治果很好。药物治疗会有,停药后会重复。只要药物治果准确,使用得当,治果就非常明显,非常好。一般来说,处方是开处方的,并用药物治疗。没有现成的中成药。因此,患者应该来看病,根据具体症状辨证、服药,但效果很好。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lditiB),又有亚急性肉芽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等多种称谓。
本病呈自限性,是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多由甲状腺的病毒感染引起,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持续甲减发生率一般小于10%。30一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
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与本病有关,也可发生于非病毒感染(如Q热或疟疾等)之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有与HLA-B35相关的。各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可能继发于甲状腺滤泡破坏后的抗原释放。
临床表现
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有研究发现该病有季节发病趋势(夏秋季节。与肠道病毒发病高峰一致),不同地理区域有发病聚集倾向。起病形式及病情程度不一。
1、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等,体温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d达高峰。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逐渐或突然发生,程度不等。转颈、吞咽动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少数患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3、甲状腺肿大: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增大,多数伴结节,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无震颤及杂音。甲状腺肿痛常先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
4、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相关的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阶段:发病初期约50%一75%的患者体重减轻、怕热、心动过速等,历时约3―8周;(2)甲减阶段:约25%的患者在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尚未恢复之前进入功能减退阶段,出现水肿、怕冷、便秘等症状;(3)甲状腺功能恢复阶段:多数病人短时间(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功能,仅少数成为性甲减。整个病程约6―12个月。有些病例反复加重,持续数月至2年不等。约2%-4%复发,极少数反复发作。
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症状及甲状腺疼痛、肿大且质硬,结合ESR显著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可诊断本病。
治疗
早期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轻症可用乙酰水杨酸(1―3e/d,分次El服)、非甾体消炎药(如吲哚美辛75―150mg/d,分次口服)或环氧酶-2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疼痛剧烈、体温持续显著升高、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无效者,可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甲状腺毒症症状。初始泼尼松20一加me,/d,维持1―2周,根据症状、体征及ESR的变化缓慢减少剂量,总疗程6―8周以上。过快减量、过早停药可使病情反复,应注意避免。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出现反复者,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样可获得较好效果。
甲状腺毒症明显者,可以使用B一受体阻滞剂。由于本病并无甲状腺激素过量生成,故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甲状腺激素用于甲减明显、持续时间久者;但由于TSH降低不利于甲状腺细胞恢复,故宜短期、小量使用;性甲减需长期替代治疗。
三沙治疗甲状腺哪所医院好
选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医院时看医院是否有专业的医生团队。医生团队是医院的核心,主治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会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一人一方,治果明显。甲状腺疾病种类多,如果医生不专业会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选择医院时医生是否专业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