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
患者:因在4月份和5月份连续两次体检中发现高血压,后去医院就医,诊断为急性肾炎,住院治疗21天后出院,在住院期间的四次尿检中第一次有蛋白3,第二次为微量,后两次为阴性,尿检一直有潜血2,血液检查三次肌酐、尿素正常、尿酸第一次550多,其他俩次都在400零几的样子。出院后一直按照医生开的药降血压、血压稳定一直在120/80以下。医生说每两个月检测一下尿常规和肾功能,想咨询一下我的检查结果,尿常规的潜血一直不消,而且还增加啦,蛋白也是微量。生化13项显示尿酸和胆固醇高。是不是我肾脏已经有问题啦?谢谢您!医院中医科:如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全名: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预后良好,可以自愈的疾病,不需要担心。问题在于您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是否可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有种链球菌感染后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引起的疾病,所以其临床表现非常有特点,一是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病史,同时感染后到出现肾炎症状(浮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有一个潜伏期(2周左右),血液检查会发现低补体血症、链球菌抗体(ASO)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升高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从病程的长短进行区分,很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平时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在感冒发烧后就会出现症状,这时鉴别急性和慢性的关键是看感染后到出现症状是否存在明确的潜伏期,如果感染发烧后2~3天就出现的肾炎症状,则为慢性肾炎急性加重,如果感冒发烧后10~14天出现肾炎症状则应考虑为急性肾炎。有时不能明确则需要进行肾穿病理活检来进行鉴别。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级与免疫分型
WHO组织学分型(光镜检查)Ⅰ:包括微小病变、微小病变伴局灶节段性增生、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三种。Ⅱ: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伴局灶性节段病变显著。Ⅲ: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度。Ⅳ: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终末期肾。国际儿童肾病研究会分类(ISKDC分类)Ⅰ:无异常。Ⅱ:单纯性系膜增生,a.局灶性,b.弥漫性。Ⅲ: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形成75%,a.局灶性,b.弥漫性。Ⅵ: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增殖性肾炎)。由以上看出,两种分型有所不同,且ISKDC组织学分型与预后密切相关,更适用于儿童而广泛被采用。由上述分型可以看出Ⅲ级以上新月体数的多少是影响预后的原因之一。临床常见于急进型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型。免疫荧光检查其共同的特点是免疫球蛋白沉积,主要发生在系膜区,毛细血管壁也有不同程度的受累。ISKDC分级在Ⅴ或Ⅵ级患者免疫球蛋白可沉积于毛细血管周围。系膜区可检测出备解素、C3,但C1q、C4相对缺乏,提示补体激活系由旁路途径实现。免疫病理分型:根据肾小球内沉积的免疫复合物不同分为4型:单纯IgA沉积型(IgA型);IgAIgG沉积型(IgA、G型);IgAIgM沉积型(IgA、M型);IgAIgGIgM沉积型(IgA、G、M型)。免疫病理类型与病理分级之间也有一定联系。IgA、M型和IgA、G、M型与单纯IgA型相比在病理分级表现为Ⅳ~Ⅵ级的比例有增高趋势。尤其IgA、G、M沉积型者Ⅳ~Ⅵ级发生率较高也是影响预后的原因之一。
锡林郭勒盟肾病的医院哪家好
评判一家医院好坏的标准就是要看医院是否是正规,是否经国家认证、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技术好不好、服务怎么样,这些都可以作为医院的评判依据。患者只有选择了一家好医院治疗肾病,患者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才可以安心的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