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痛风是如何形成的
中医认为痛风的主要是由于外邪的侵袭造成的,比如风寒、脾胃虚弱、饮食不节、酗酒等导致的疾病。其中的外邪,就如湿热、寒食等侵袭了人体后,就容易化久化热,如果痹在关节、静脉的位置,那么就容易导致疾病。脾胃是有运化功能的,如果脾胃虚弱,那么他的运化就失势,容易生湿、痰肿,日久也容易化热,流聚在静脉而发病。还有饮食都不节方面,如果是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那么长期的吃多就容易导致脾胃的损伤,进而导致脾虚、生热、生湿。
全身中医刮痧的不同作用
刮痧不仅可以治病还能养生,是中医常见的一种方法。那么,身体哪些部位可以通过刮痧养生呢?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全身中医刮痧的不同作用,千万别错过了。
全身中医刮痧的不同作用
刮两肋,疏肝解郁。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谐,人的心情就会愉悦、开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两肋,常刮拭这个区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刮腹部,减小肚子。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缺乏运动常会造成经络瘀堵。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帮助赘肉运动,还有缓解便秘、腹泻的作用。刮腹部时,两条腿要分开站立,站稳站直,用刮痧板沿一侧肋骨的下缘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侧。刮的力度要适中,如果便秘就顺时针刮,腹泻则逆时针刮。
刮头部,提神醒脑。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经交会的地方,头部经脉通畅,会使人精力充沛,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正常。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头部,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给头部刮痧时,可以把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当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的感觉即可。刮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在那反复刮拭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刮颈肩,活血舒筋。颈肩酸痛多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而导致的。刮痧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增进局部新陈代谢,使本来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颈肩部的不适。
刮脚底,缓解失眠。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很多脏器的反射区。在临睡觉前刮一下脚底板,有促进睡眠,缓解头痛等多种保健作用。给脚部刮痧,可以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做全脚底的刮拭,等刮热后再用刮痧板重点刮拭脚心的涌泉穴。失眠的人,可多刮第四脚趾外侧的足窍阴穴和足背部第一、第二脚趾中间的行间穴。
然而,刮痧究竟应该怎么刮呢?
中医刮痧的方法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即止。
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并不适合刮痧。
哪些人不适合刮痧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此种;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要讲究方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禁忌哦。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治果好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任何人都可发生的感染性症状,因此也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多是通过辨证用药为主,比如说属于风寒束表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使用的治疗方法为解表散寒,辛温宣。可使用的方药也有所不同,如症状轻者,可使用葱豉汤加减:症状比较重者,可使用荆防败毒散。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治果好。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当中是一种为常见的症状,中医方面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受到了感染风寒或者风热等因素刺激导致的,这些患者在采用中医治疗的时候应该辨证用药。
1、风寒束表型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药:冶法主要为解表散寒,辛温宣。可使用的方药也有所不同,如症状轻者,可使用葱豉汤加减:症状比较重者,可使用荆防败毒散:防风,荆芥穗,羌活,柴胡,独活,前胡,川芎,枳壳,云苓,甘草,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化栽:头胀如裹、肢体酸重的患者可以在其中加苍术、厚朴,头痛重的患者在其中加藁本、蔓荆子,无汗的患者在其中加麻黄。咳嗽严重的患者加款冬花、紫菀;挟食的患者可以在其中可加莱菔子等。
2.风热犯表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治疗中药介绍:治法主要为辛凉解表,祛风清热。可使用的方药为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后下),桑叶,荆芥穗,竹叶,菊花。夹有暑湿,心烦口渴腹泻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其中加生石膏,藿香,上吐下泻的患者在其中加入木香,黄连,佩兰,如果表现为口渴心烦,大汗的患者,加苇茎4,石膏,口苦咽干,舌质红少津等症状的的患者,加麦冬,百合。
3.阳虚感冒:治疗的方法是温阳解表.可选用的组方为桂枝,炒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熟附片(先煎1小时),葱白,豆豉。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几种方法了,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该多多休息,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在风口上休息,多补充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从而让症状可以尽快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