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即抽动症,又称为抽动障碍或多发性抽动症,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而非多动症。抽动障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儿童多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器质性因素等有关。
1、遗传因素:抽动障碍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多数患儿有阳性家族史,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2、神经生理:抽动障碍患者多存在与学习、睡眠、情绪、学习问题有关的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如多巴胺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等。另外,异常情绪刺激、精神压力也会诱发抽动障碍;
3、环境因素:抽动障碍的发生与发育、神经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均有关系,如有研究发现,患者在学习上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学习成绩较差、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不和谐等,以及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离异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抽动障碍;
4、精神心理因素:若患者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癫痫发作,以及脑部疾病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异常,精神容易兴奋,进而导致抽动障碍的发生;
5、器质性因素: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过敏等原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在男孩多于女孩,3-5岁发病为常见。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不自主动作,主要是面部肌肉和眼部肌肉的抽动。患者存在精神发育迟滞,发病前智力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后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表现。另外,抽动障碍还有一些并发症,如污言秽语、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感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