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是否注意到孩子频繁地眨眼睛?或者清嗓子、发出吭吭声等。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孩子的小动作,或许是因为眼睛疲劳或模仿他人。然而,孩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名为“抽动症”的儿童行为发育障碍,需要家长引起重视。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3-12岁之间发病,男孩多于女孩。这些症状往往是不自主、快速的、重复的、无意识的,孩子们无法自我控制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其中眼部抽动尤为常见。
一、孩子抽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抽动症的症状多样,除了频繁的眨眼外,还可能包括皱眉、咧嘴、撅嘴、缩鼻、扮鬼脸等面部抽动,以及点头、摇头、扭脖子等头部和颈部的抽动。
随着病情的进展,孩子们还可能出现四肢抽动、发声抽动等复杂症状。这些抽动症状会在孩子情绪紧张、焦虑、兴奋或者疲劳的时候加重,在孩子安静和放松时有所缓解。
二、孩子抽动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抽动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抽动症除了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失衡也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结膜炎、鼻炎等局部疾病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三、孩子患上抽动症怎么治疗?
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过度指责和强行制止孩子的抽动行为,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其次,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当家长发现孩子频繁眨眼,且眨眼同时伴有清嗓子、发出吭吭声等其他异常动作,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儿童行为发育门诊,让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孩子的抽动症状,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