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和很多人一样陷入了这样的睡眠困境:
辛苦了一天回到家以后,把所有该忙的琐事都忙完了,终于卸下一身的疲惫躺在床上,然后却玩起了手机。
你明知道,时间不早了,你也很清楚,再这么玩下去的话,明天早起会很困难,就算去上班/学了,也是无精打采,精神萎靡,所以你很明白,现在该做的事情就是放下手机,闭上眼睛,进入梦乡。
可你就是做不到。
你刷手机刷到了两点,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掐指一算,发现自己的睡眠时间不到6个小时,你很担心自己正在猝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等到回到家里之后,你又开始重复昨天的事情。你荒废了学业,懈怠了工作,蹉跎了光阴,于是一个季度、半个学期、一年过去了,你终于准备重整旗鼓,好好规划一下明年了。
然后发现自己还是会走上老路。
在这个睡眠困境的背后,你看到自己深陷其中的原因了吗?
眼前的娱乐很诱人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故事:
公元263年,蜀国被魏所灭。阿斗投降后,在许昌做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一日在宴会上,司马昭当着阿斗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这里就不批评刘阿斗了,要说明的是,眼前的娱乐真的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甚至能使人忘却亡国的悲伤。
同样的道理,在选择玩手机,或者是选择睡觉,然后可以精神饱满地上学/班这两个选择中,你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手机这一方,因为手机冲浪带来的娱乐是即时的,你立刻就能感受到。
而早早睡觉,然后精神饱满去奋斗,图的又是什么?
工作再努力一点,PPT做得再精美一点,对客户再上心一点,所有的这些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往往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而学习就更不用说了,你不知道现在埋头苦读的专业,将来的出路是什么,你也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挑灯夜战,未来会不会颗粒无收。
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人可以一直不停的嗑瓜子?
因为嗑瓜子只需要花费不到半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得到瓜子,这让追求即时娱乐的你根本停不下来。
看不见“休止符”
在手机和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消耗人们注意力的所有产品,大部分都会给予你一个“休止符”。
无论和别人聊的多欢畅,对方总会跟你说:时间差不多了,该散了,下回见;无论酒席上大家多么宾主尽欢,到然后也都要曲终人散;无论你对报纸有多么上瘾,对国家大事有多上心,一期的报纸总会看完。
直到手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更准确的说,是互联网的诞生,世界变成了无休无止的goon。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你可以时时刻刻和外界保持着联系,只要手里面握着一款智能手机,并配备了高速的4G网络,别说和手机相处一个晚上了,让你和它处一辈子,你也不会厌烦。
因为只要还有电,手机就永远不会对你sayno。
于是,时间成为了无底黑洞,你掉入这个黑洞营造的娱乐生活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逃不过的蔡戈尼克效应
追剧是大部分人的习惯。可如果是在晚上追一部已经完结的剧。那么你就危险了。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天生具有把一件已经开始的事情给完成的冲动,如若没有把事情给完成,大脑就会在默认的情况下,一直将这件事情给记下来,并不断催促你去把它给完成,而对于已经完成的事情,大脑会自动将其清除掉。
这就是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
因为蔡戈尼克效应,你一旦在手机上接触到信息,就会产生想把它给完成的冲动。
即使时间已经很晚很晚了,你依旧会抱着手机刷完一集又一集美剧、看完一部又一部小说、因为对一个明星感兴趣,会在BILIBILI上把这个明星相关的所有视频都看一遍。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觉得,好像患有“晚睡强迫症”的你和我,都显得没那么糟糕了。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止步于让你知道晚睡的原因,而是找到解决晚睡的途径。
保持周期不长的即时娱乐
临睡前,就不要去看连续剧了。连续剧都是连续的嘛。尤其放弃那些会让人上瘾的美剧、小说和微博,因为它们给你带来的娱乐是即时的,且因为信息的无穷无尽,会让你一直处在接收的状态。
破除蔡戈尼克效应好的办法,就是多做那些维持周期不长的事情。
看一篇短篇小说,听一段声线温柔的电台节目。
当你把这些维系周期不长的事情给做完之后,大脑就会默认你已经把一天中所有的事情给完成了,而不会心心念念地牵挂着那些连续的即时的娱乐。
假装到了睡觉的时间
如果平常你是十一点熄灯,然后在床上躺平,那么玩两三个小时的手机,自然而然就到了一两点。但如果你七点就熄灯,躺在黑暗的房间里开始玩手机,那么即使三个小时过去,也不过才十点而已。但此时,你已经觉得,玩了这么久的时间该睡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玩手机的习惯,那么制造一个虚假的睡眠时间,让身体误以为已经到了两三点(但其实才十点左右),那么自然而然就实现了早睡。
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是,你要早点熄灯,早点躺倒在温暖的被窝里。随着天气的越来越冷,这点想必比不玩手机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