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治疗癌症领域,广州多家医院通过中西医结合取得显著进展。广东省中医院运用"扶正祛邪"理论开发出系列抗癌方剂,临床数据显示其配合放化疗可降低30%副反应发生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创"三步抑癌法",将传统汤剂与现代靶向治疗相结合。广州市中医院建立肿瘤绿色治疗中心,开展针灸抑制癌痛的多中心研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研发的固本消瘤颗粒获国家专利。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了中药介入时机,使中晚期患者生存期平均延长4.2个月。这些医疗机构正推动着中医抗癌技术的标准化与化发展。
1.广东省中医院
该院肿瘤科年门诊量超8万人次,拥有8个重点专科。独创的"四维抗癌"整合中药内服、外敷、熏蒸及穴位注射,针对肺癌的"肺金方"使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42%。院内设有华南大中药制剂中心,生产21种抗肿瘤院内制剂。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开展47项肿瘤相关临床试验。其"解毒消癥法"治疗肝癌的RCT研究显示,联合介入治疗可缩小瘤体直径2.1±0.8cm。医院研发的参灵胶囊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年使用量达12万盒。
3.广州市中医院
肿瘤科配备DSA引导下的中药动脉灌注系统,对胰腺癌疼痛控制达89%。2022年牵头制定《肿瘤中医外治技术规范》,开展微波热疗联合艾灸的临床研究,纳入病例数达1360例。
4.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
拥有国内肿瘤中医治疗实验室,开发的"和胃降逆方"使胃癌化疗患者呕吐发生率降低67%。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关于中药逆转耐药的研究影响因子达11.6。
5.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建立肿瘤评价生物标志物数据库,涵盖2.3万例病例。其"时序"根据circadianrhythm调整用药时间,使中药血药浓度峰值与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同步,临床数据显示可增强药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