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肺癌诊疗领域正经历革命性变革。广州作为华南医疗高地,多家三甲医院在肺癌早期筛查、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率先开展肺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广东省人民医院在胸腔镜手术量保持全国领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华南肺癌早筛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国际前沿的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广州市胸科医院在耐药性肺癌治疗领域形成特色优势。这些医疗机构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院肺癌单病种年手术量超过1500例,微创手术占比达85%。拥有国内肺癌分子诊断平台,可检测500余种基因突变。2022年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手术突破200例,5年生存率较传统手术提高12%。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年完成胸腔镜肺癌术1200余例,其中单孔手术占比60%。首创"三维重建导航定位"技术,将亚厘米结节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8%。建有华南规模大的肺癌冷冻消融治疗中心。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病学国家重点学科牵头制定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低剂量CT筛查项目累计检出早期肺癌2300余例,Ⅰ期患者占比达41%。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获国家药监局三类认证。
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肿瘤科开展PD-1/PD-L1抑制剂临床研究项目27项,入组患者数居华南。2023年发表JCO论文显示,其免疫联合化疗方案使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8.6个月。
5.广州市胸科医院
耐药性肺癌诊疗中心收治全国转诊病例数连续五年居首。建立包含136种靶向药的个体化用药数据库,对EGFR-TKI耐药患者的二次基因检测阳性率达82%。首创"靶向-介入"序贯被写入CSCO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