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肺癌诊疗水平显著提升。广东省多家三甲医院在肺癌早期筛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率先开展肺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年手术量超过2000例。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微创手术占比达8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肺小结节鉴别诊断方面建立AI辅助系统,准确率达9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研究,5年生存率提升至48%。广州市胸科医院建立华南地区肺癌早筛示范基地,年筛查高危人群超10万人次。
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该院胸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国内肺癌分子诊断平台。2023年开展荧光导航胸腔镜手术412例,术中冰冻病理符合率98.7%。建立肺癌全程管理数据库,涵盖2.3万例患者诊疗信息。参与制定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第8版。
2.广东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年完成肺癌手术1800余台,其中单孔胸腔镜占比76%。配备PET-CT/MRI融合导航系统,亚厘米结节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4%。开展EGFR三代靶向药耐药后联合治疗方案研究,疾病控制率达81.2%。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病学连续8年位列复旦专科排行榜前三。钟南山院士团队研发的肺癌早诊AI系统获CFDA三类认证。2023年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623例,确诊率较传统方法提高28%。建成国内大规模肺癌生物样本库。
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居华南,2023年完成489例。建立肺癌新辅助治疗响应预测模型,准确率89.4%。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16项,其中3项研究成果写入NCCN指南。
5.广州市胸科医院
华南地区早开展肺癌冷冻消融治疗单位,累计完成病例超1500例。低剂量CT筛查项目覆盖全省21个地市,早期肺癌检出率提升至76.8%。自主研发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获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