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显微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和靶向治疗技术的应用,舌癌治疗已进入化阶段。广东省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三甲医院,在舌癌术、颈淋巴清扫术及术后功能重建方面形成技术优势。其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3D打印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五年生存率。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年手术量超800例,开展数字化导板辅助的切除术,其自主研发的"舌体三维重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华南地区口腔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中心,靶向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覆盖晚期舌癌患者。
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头颈外科年收治舌癌患者数量居华南,2023年数据显示其T1期舌癌五年生存率达92%。首创"保留喉功能的舌癌术",放疗科配备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可将正常组织受照剂量降低30%。
3.广东省人民医院
口腔科引进德国徕卡手术显微镜系统,实现0.1mm级血管吻合。其"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技术"使舌体重建成功率提升至98.7%,术后语音清晰度评估优良率超85%。建有华南规模大的口腔癌生物样本库。
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颌面外科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舌癌手术,手术精度达亚毫米级。2022年牵头制定《中国机器人辅助口腔癌手术专家共识》,其"术中神经监测技术"使面神经损伤率降至1.2%以下。
5.广东省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拥有8间数字化手术室,年完成舌癌手术600余例。特色技术包括: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切除、个性化3D打印钛网修复体植入。其"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使患者肩关节功能保留率提高40%。
6.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头颈肿瘤科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实现肿瘤边界识别,联合病理科开展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确保切缘阴性率超95%。2023年引进质子治疗系统用于复发舌癌治疗。
7.深圳大学总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建立舌癌"手术-放疗-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配备瑞典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其创新的"舌肌功能训练方案"使患者术后吞咽功能恢复时间缩短30%。
8.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开展经口腔镜辅助舌癌微创手术,创伤较传统术式减少60%。肿瘤内科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使晚期患者客观缓解率提升至38.6%。
9.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头颈外科在粤东地区率先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技术,实现皮瓣血供评估。其"舌癌术后营养支持方案"获国家卫健委推广,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至9.8天。
1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配备德国卡尔蔡司手术导航系统,开展保留舌神经的切除术。2021年建成华南"舌癌术后语音康复训练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发音矫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