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终末期治疗领域,长沙多家医院通过引进国际医疗技术和设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开展了针对终末期肺癌的治疗项目。这些医院不仅配备了PETCT、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高端设备,还开展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前沿。其中,湘雅医院率先在华中地区开展肺癌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湖南省肿瘤医院建立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终末期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湘雅医院肿瘤科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肺癌终末期治疗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医院引进了射波刀和TOMO放射治疗系统,可实施放疗。2022年开展的新型免疫联合治疗方案,使部分终末期患者生存期延长至18个月以上。医院还建立了肺癌生物样本库,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支持。
2.湖南省肿瘤医院
该院肺部肿瘤内科年接诊肺癌患者超过5000例,针对终末期患者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团队。医院开展的基因检测覆盖了EGFR、ALK等20余个肺癌相关基因,靶向药物使用率达65%。2023年引进的第四代EGFRTKI药物,为耐药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医院还开展了氩氦刀冷冻消融等微创治疗。
3.长沙市中心医院
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湖南省重点专科,在终末期肺癌的姑息治疗方面具有特色。医院建立了规范的疼痛管理体系,90%以上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开展的胸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使恶性胸水控制率达到82%。医院还设有专门的营养支持团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湖南省人民医院
该院老年医学科在老年终末期肺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医院开展的"舒缓医疗"项目,为高龄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症状管理。2023年引进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使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获益。医院还建立了心理干预团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该院肿瘤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终末期肺癌。研发的"肺积方"系列中药制剂,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开展的针灸镇痛技术,使80%患者减少了止痛药用量。医院还建立了中医药特色康复体系,包括气功、推拿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