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多家医院在抑郁症诊疗领域形成了特色服务体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拥有重点学科,年门诊量超10万人次;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开设抑郁症专病门诊,配备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设备;广州市脑科医院作为华南地区规模大的精神专科医院,设立抑郁症临床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开展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综合方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建立多学科会诊模式,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这些医疗机构通过专科建设与技术创新,为抑郁症患者提供系统化诊疗服务。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精神心理科开设抑郁症亚专科门诊,拥有12名高级职称专家。科室采用药物治疗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临床缓解率达78%。2021年引进虚拟现实暴露系统,用于难治性抑郁症辅助治疗。参与制定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年开展心理评估超2万例次。
2.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理精神科配备64导联脑电监测系统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抑郁症住院部实施阶梯式治疗方案,急性期治疗平均缩短至3周。开展药物基因组检测项目,实现用药。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抑郁障碍研究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3篇。
3.广州市脑科医院
抑郁症病区设置开放式管理单元,床位规模达150张。临床采用标准化评估量表体系,建立电子病历随访系统。特色治疗包括改良电休克治疗和团体认知训练,年出院患者满意度达92%。拥有华南地区抑郁症生物样本库,储存样本超1.5万份。
4.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情感障碍科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平均住院日控制在18天以内。开展基于fMRI的神经反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提升至65%。与香港大学合作建立抑郁障碍远程会诊平台,配备专业心理治疗师团队12人。
5.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医学科建立抑郁症早期识别系统,门诊筛查阳性率18.7%。采用药物浓度监测指导用药方案调整,实现剂量个体化。开设艺术治疗工作室,结合音乐和绘画治疗。近五年累计培训社区精神卫生骨干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