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是胃内容物反流到口腔的现象,常见于1岁内婴儿,主要与贲门发育不全、喂养方式不当及胃肠疾病有关。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拍嗝可有效改善,频繁喷射性吐奶需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1.生理性贲门松弛
婴儿食道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呈水平位,喂奶后平躺易引发奶液回流。建议喂奶时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使用防胀气奶瓶,喂完竖抱20分钟。母乳喂养者需检查婴儿是否含接整个乳晕。
2.喂养方式不当
奶液过凉、奶嘴孔过大导致吞咽过快,或喂奶时婴儿哭闹吸入空气都会引发吐奶。配方奶喂养应按说明调配水温(40℃左右),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每次喂奶量不超过胃容量(新生儿30-60ml),间隔2-3小时喂养。
3.病理性因素
胃食管反流病、牛奶蛋白过敏或幽门狭窄可能导致频繁吐奶。若出现呕吐物带血丝、体重不增、喷射状呕吐,需进行过敏原检测、B超检查或24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后需使用特殊配方奶粉,严重幽门肥厚需行腹腔镜手术。
预防吐奶可尝试分次喂养(喂一半拍嗝再喂),避免过度摇晃婴儿。吐奶后立即侧卧防呛咳,用纱布清洁口腔。6个月后添加辅食可改善,持续吐奶超过18个月需消化科评估。记录吐奶频率和性状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切忌自行使用止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