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子孕妇难产可能与胎儿过大、产道异常、宫缩乏力等因素有关。预防和处理需从孕期管理、分娩监测、医疗干预三方面入手。
1.胎儿因素
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定义为巨大儿,是难产常见原因。超声检查可预估胎儿大小,孕晚期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体重增长过快。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需在孕36周前后评估,必要时行外倒转术调整胎位。双顶径超过10厘米或肩难产风险较高时,建议剖宫产。
2.母体因素
骨盆狭窄或形态异常可通过产前骨盆测量发现,中骨盆狭窄者需提前制定分娩方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巨大儿,需监测餐后血糖并调整胰岛素用量。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可能阻碍产道,孕前评估大于5厘米的肌瘤建议先行剔除术。
3.产程因素
原发性宫缩乏力可静脉滴注缩宫素,配合人工破膜加速产程。继发性宫缩乏力需排除头盆不称,持续性枕横位可用手旋转胎头。急产或强直性宫缩可能造成宫颈撕裂,硫酸镁能抑制过强宫缩。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需评估器械助产,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各具适应症。
规范产检能早期识别难产风险,三维超声和骨盆内测量提供决策依据。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1-16公斤,适度游泳和瑜伽增强盆底肌力。出现产程停滞或胎心异常应立即剖宫产,避免使用高位产钳等高风险操作。选择具备新生儿抢救能力的医院分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