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癫痫、低钙血症或脑部感染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退热、抗癫痫、补钙或抗感染治疗。
1.高热惊厥
6个月至5岁儿童常见,体温骤升超过38.5℃时易诱发。表现为全身强直或阵挛,通常持续1-3分钟。发作时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降温。若频繁发作需就医排除脑炎,医生可能建议布洛芬等退热药或短期使用地西泮预防。
2.癫痫
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可能与产伤、遗传或脑发育异常有关。发作时眼神呆滞、肢体节律性抽动,需记录发作时长和表现。确诊需脑电图和MRI检查,治疗包括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严重病例需迷走神经刺激术。
3.低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血钙低于1.75mmol/L,引发手足搐搦或喉痉挛。母乳喂养婴儿需补充维生素D3400IU/日,幼儿多摄入奶酪、豆腐等高钙食物。急性发作时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长期口服钙剂和骨化三醇。
4.脑部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炎可引起持续抽搐伴发热、呕吐。腰穿检查脑脊液确诊,细菌感染需头孢曲松静脉滴注,病毒感染用阿昔洛韦。后遗症风险高,康复期需进行神经功能训练如抓握练习、平衡训练。
抽搐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必须急诊处理,日常注意监测体温、保证营养均衡。脑电图和血钙检查能帮助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神经系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