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与糖尿病无直接关联,由半乳糖代谢酶缺陷导致。核心问题涉及遗传因素、代谢异常及饮食管理,需通过新生儿筛查确诊并终身控制乳制品摄入。
1.遗传因素是半乳糖血症的主因。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GALT、GALK1或GALE基因突变导致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激酶或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活性缺失。父母携带者生育时,子女有25%患病风险。基因检测可明确分型,典型Ⅰ型常见且症状重。
2.代谢异常引发多系统损害。未代谢的半乳糖在体内转化为半乳糖醇和半乳糖-1-磷酸,积累在肝脏、肾脏和大脑。婴儿期出现黄疸、呕吐、低血糖,长期未治疗会导致肝硬化、智力障碍和白内障。与糖尿病不同,该病无胰岛素分泌异常,但可能因肝损伤继发血糖波动。
3.饮食管理是核心治疗手段。需终身禁用母乳、牛奶等含乳糖食品,改用大豆配方或无乳糖特殊奶粉。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定期监测血半乳糖-1-磷酸水平。重症患者需肝移植,合并白内障时行晶体置换术。药物治疗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辅助改善肝功能。
半乳糖血症与糖尿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前者属于先天性代谢缺陷,后者为糖调节异常。早期诊断和严格饮食控制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及生长发育指标。育龄夫妇应进行基因筛查,降低后代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