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宝宝频繁腹泻多与饮食卫生、肠道感染或温度变化有关,需针对性调整喂养方式并预防脱水。关键措施包括补液、调整饮食、药物干预及就医判断。
1.饮食卫生管理
夏季高温加速食物变质,婴幼儿免疫系统较弱易受污染食物影响。奶瓶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配方奶冲泡后2小时内饮用完毕。辅食选择新鲜食材,避免生冷海鲜或隔夜饭菜。水果清洗去皮,西瓜等易腐水果切块后冷藏不超过4小时。
2.肠道感染防控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可通过粪口传播。接触宝宝前用肥皂流水洗手20秒,外出携带含酒精消毒凝胶。避免让婴儿啃咬公共游乐设施,游泳池游玩后及时冲洗。出现蛋花汤样便或呕吐发热时,需用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纸初筛。
3.温度调节要点
空调房与户外温差超过7℃易引发肠蠕动紊乱。保持室内26-28℃,睡时穿棉质护腹围。外出避开10-16点紫外线高峰时段,推车配备遮阳篷。突然进入冷环境时,先用温热手心按摩宝宝腹部过渡。
4.补液治疗方案
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ml口服补液盐(ORS),分次少量饮用。米汤加少许盐(500ml米汤+1.75g盐)可作为应急替代。苹果汁稀释后含有的果胶能辅助止泻,但需避开呕吐期。补液量应超过排便量的1.5倍。
5.药物干预选择
蒙脱石散需空腹服用,1岁以下每次1/3包每日3次。益生菌选择动物双歧杆菌BB-12等特定菌株,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锌制剂(葡萄糖酸锌)每日10mg连用14天,能修复肠粘膜。
6.就医指征判断
出现血便、持续哭闹、囟门凹陷或6小时无尿需急诊。便常规检查注意白细胞和隐血指标,轮状病毒阳性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慢性腹泻超过2周要做乳糖耐受或过敏原检测。
夏季婴幼儿腹泻重在预防,出现症状后4小时内开始补液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能增强肠道免疫力,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