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治疗乳腺癌比较好的医院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独立的乳腺癌诊疗中心;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年手术量居东北地区前列,配备国际标准的放射治疗设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建立了乳腺癌全程管理模式,提供从筛查到康复的一站式服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该院乳腺外科是国内早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单位之一,常规应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系统(VAB)实现诊断。科室配备3.0T磁共振乳腺专用线圈、数字化乳腺钼靶机等设备,开展术中放疗(IORT)、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等前沿技术。医院建立的乳腺癌生物样本库已收录超过2万例标本,为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针对晚期患者,多学科团队可制定包含CDK4/6抑制剂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辽宁省肿瘤医院
作为省级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科设置四个病区共200张床位,年完成乳腺癌手术1500余例。医院拥有东北地区首台M6型射波刀,可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科室开展乳房重建术式包括背阔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等,重建成功率超过95%。建立的淋巴水肿康复中心,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手法引流,有效改善术后上肢水肿。近年参与国家"乳腺癌医学"重点专项,推动液体活检技术在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该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实施"单病种、多学科"管理模式,整合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12个专业组。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腔镜下乳腺癌术,创伤小且美容效果显著。配备全数字化乳腺PET-CT,可检测3毫米以下微小病灶。针对HER2阳性患者,建立包含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阶梯治疗方案。医院开展的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项目,通过正念减压训练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sycho-Oncology》期刊。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乳腺外科配备麦默通微创活检系统,年完成乳腺肿瘤微创手术800余例。医院引进的乳腺专用核磁共振可实现多参数成像,准确鉴别良恶性病变。针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开展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全程管理。建立的乳腺癌遗传咨询门诊,已完成BRCA基因检测300余例,为高危人群提供预防建议。康复科配备三维上肢功能评估系统,通过定制化运动处方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该院普外科乳腺专业组开展乳腺癌改良术、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标准术式,保乳手术比例达40%。引进的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为局部晚期患者提供新选择。病理科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21基因检测,指导化疗方案选择。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转诊网络,实现术后患者定期随访全覆盖。营养科研发的乳腺癌专用膳食配方,有效改善化疗期间患者的营养状况。
辽宁省人民医院
乳腺外科配备乳管镜系统,可定位乳管内病变。开展乳腺癌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超过98%。医院引进的肿瘤热疗系统,联合化疗增强药物敏感性。针对骨转移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的综合方案。建立的乳腺癌患者数据库涵盖10年随访资料,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康复治疗部配备激光治疗仪,有效缓解术后淋巴水肿。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乳腺科重点开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建立绝经前后患者差异化管理体系。引进的乳腺三维超声自动容积成像系统,提高致密型乳腺的检出率。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开展含铂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医院开设的淋巴水肿专科门诊,应用多层绷带加压改善肢体肿胀。与省级医保系统对接,实现靶向药物门诊特殊病种即时结算。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该院采用乳腺X线摄影结合断层合成技术,早期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开展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评估,指导后续治疗策略。针对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及围术期管理流程。中医科研发的益气扶正汤剂,经临床验证可减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医院实施的日间化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治疗选择。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乳腺外科重点攻关局部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开展介入栓塞联合新辅助化疗的创新。医院引进的射频消融系统为无法手术患者提供微创治疗选择。疼痛科建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通过PCA自控镇痛技术提升患者舒适度。针对转移性乳腺癌,多学科团队制定包含艾立布林在内的化疗方案。设立的安宁疗护病房,为终末期患者提供症状管理和心理支持。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该院中西医结合乳腺科开展乳腺癌术后中医药调理,研发的益元生血方改善化疗后贫血症状。针灸科采用穴位埋线缓解内分泌治疗相关关节疼痛。引进的乳腺红外热成像仪用于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针对放疗后皮肤损伤,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中药熏洗促进创面愈合。建立的太极拳康复训练体系,经临床研究证实可提升患者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