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便便有泡沫可能是消化系统未成熟、乳糖不耐受或肠道感染导致。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或就医检查是主要解决方法。
1.消化系统未成熟
婴幼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蠕动过快时,食物未充分消化就被排出,容易产生泡沫便。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常见,因母乳中低聚糖含量高,在肠道发酵产生气体。建议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哺乳期母亲减少豆类、花椰菜等产气食物摄入。
2.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都会导致泡沫便,便便常呈蛋花样伴酸臭味。可尝试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或母乳喂养前15分钟添加乳糖酶制剂。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继发于轮状病毒感染,需检测便乳糖含量确认,恢复期建议使用低乳糖饮食2-4周。
3.肠道感染
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感染)或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会导致泡沫黏液便,常伴有发热、呕吐。需采集大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及细菌培养。轻症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重症需静脉补液治疗。细菌性肠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
4.其他因素
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泡沫便伴湿疹,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腹部受凉导致肠蠕动亢进时,可用掌心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保持脐周温度在36-37℃。哺乳母亲摄入过多甜食也可能引起宝宝泡沫便,建议控制每日糖分摄入量低于25克。
持续2天以上的泡沫便需化验便常规,出现血便、持续哭闹或尿量减少应立即就医。6月龄后添加辅食应从低敏米粉开始,每种新食物观察3天再增量。记录每日排便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注意保存异常便便样本送检时需在1小时内送达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