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谷丙转氨酶偏高可能与妊娠期肝脏负担加重、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因素有关。调整饮食结构、适当休息、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是关键。
1.妊娠期生理变化
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胎儿生长发育需要更多营养物质代谢,肝脏工作量显著增加。部分孕妇可能出现暂时性转氨酶轻度升高,通常不超过正常值两倍。这种情况建议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病毒性肝炎感染
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病毒感染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孕妇免疫力下降时更易发生感染,表现为转氨酶数值明显上升,可能伴随乏力、恶心等症状。需立即进行肝炎病毒筛查,确诊后需在传染科和产科联合监护下治疗,必要时使用替诺福韦等妊娠B级抗病毒药物。
3.妊娠期特有疾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于孕中晚期,除转氨酶升高外还伴有皮肤瘙痒、黄疸等表现。这种疾病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要定期监测胆汁酸水平,医生可能建议服用熊去氧胆酸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4.药物或饮食因素
部分孕妇因服用铁剂、叶酸等补充剂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过量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也会加重肝脏负担。建议调整膳食结构,选择清蒸鱼、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肝脏修复。
孕妇发现转氨酶异常应完善肝功能、肝胆超声等检查,排除急性脂肪肝等危急情况。轻度升高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数值持续超过80U/L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时,必须立即前往产科和肝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