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第九个月需重点关注胎动监测、产前检查、身体护理、心理调适及分娩准备五个方面。
1、胎动监测:
每日固定时间记录胎动次数,正常情况每小时3-5次。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20次或突然减少50%,可能提示胎儿缺氧,需立即就医。可使用胎心仪辅助监测,但避免过度依赖仪器。胎动异常可能与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超声检查评估。
2、产前检查:
每周需进行胎心监护、宫高腹围测量及尿常规检查。妊娠36周后增加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者分娩时需抗生素干预。血压超过140/90mmHg或尿蛋白阳性需警惕子痫前期。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羊水量、胎盘成熟度及胎位,臀位胎儿可尝试体外倒转术矫正。
3、身体护理:
使用托腹带缓解腰部压力,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每日温水清洗会阴部,出现静脉曲张可穿弹力袜。假性宫缩频繁时避免长时间站立,真宫缩表现为规律性腹痛且逐渐加强。乳房护理可用温水热敷,乳头凹陷者可做十字操矫正。
4、心理调适:
参加产前教育课程了解分娩过程,与伴侣练习拉玛泽呼吸法。产前焦虑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抑郁评分≥10分需心理干预。准备待产包时列出详细清单,包括产妇卫生巾、婴儿衣物等40余项物品。与医生沟通分娩计划书,明确无痛分娩等特殊需求。
5、分娩准备:
熟悉医院急诊路线,确保交通工具24小时待命。见红后若无规律宫缩可观察,破水需平卧送医。提前办理住院手续,准备好医保卡及孕期检查资料。学习识别临产征兆,初产妇宫缩5-6分钟一次、经产妇10分钟一次即需入院。
饮食上每日增加200大卡热量,多摄入富含欧米伽3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补充钙剂预防产后骨质疏松。运动以散步为主,每日不超过6000步,避免爬楼梯以防早破水。保持会阴按摩可增加肌肉弹性,学习凯格尔运动帮助产后恢复。注意环境,浴室铺设防滑垫,避免单独外出或提重物。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或阴道流血等危险症状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