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需注意营养均衡、定期产检、适度运动、心理调适及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孕期管理主要涉及营养补充、健康监测、生活方式、情绪管理和风险规避五个方面。
1、营养补充:
孕妇需每日摄入400微克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钙质需求增至1000毫克/日以支持骨骼发育,铁元素补充可预防贫血。优先选择深绿色蔬菜、低汞鱼类及全谷物,避免生肉、未灭菌乳制品等高危食品。妊娠糖尿病风险人群需控制精制糖摄入,分餐制有助于稳定血糖。
2、健康监测:
建档后需完成11-13次规范化产检,重点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胎儿NT超声。妊娠20周后需关注胎动频率,每日早中晚各记录1小时。高危孕妇需增加胎心监护频次,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或阴道流血应立即就医。
3、生活方式: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游泳,避免仰卧体位及跳跃动作。睡眠时长应保证7-9小时/日,侧卧姿势可改善胎盘供血。忌烟酒、限制咖啡因摄入量低于200毫克/日,避免接触染发剂、杀虫剂等化学制剂。
4、情绪管理:
孕激素波动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参加孕妇学校课程有助于了解分娩过程,与伴侣共同制定生育计划能降低产前抑郁风险。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需寻求心理医生干预。
5、风险规避:
妊娠前三个月避免泡温泉或长时间暴露于42℃以上环境。远离辐射源如X光检查,慎用非必要药物,必需用药时选择FDA妊娠分级A/B类。32周后禁止长途飞行,乘交通工具需系专用带。
孕期饮食建议分5-6餐/日,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低GI食物,搭配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运动以散步、凯格尔运动为主,避免久站久坐。衣物宜选纯棉透气材质,睡眠时使用孕妇枕减轻腰部压力。注意会阴清洁但避免阴道冲洗,出现宫缩频繁或破水现象需立即平卧送医。保持环境湿度40%-60%,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