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糖尿病尿失禁可能由糖尿病神经病变、膀胱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1、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损伤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导致膀胱感觉减退和收缩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排尿不尽感、尿频尿急,严重时发展为充盈性尿失禁。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配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
2、膀胱功能障碍:
糖尿病引起的逼尿肌过度活动或收缩无力均可导致尿失禁。表现为急迫性尿失禁或压力性尿失禁,常伴随夜尿增多。可通过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改善,严重者需使用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3、泌尿系统感染: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继发尿路感染,炎症刺激引发尿频尿急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进行尿培养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
4、药物:
部分降糖药如SGLT-2抑制剂可能增加尿量,利尿剂、镇静剂等药物也会影响膀胱功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多种影响排尿药物联合使用。
5、血糖控制不佳:
持续高血糖状态会加重多尿症状并加速神经损伤。需定期监测血糖,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及药物调整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从源头减少并发症风险。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尿失禁需每日记录排尿日记,监测血糖波动情况;饮食上限制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定时更换;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夜间床边放置便器减少如厕跌倒风险。建议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