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具体目标需结合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调整。
1、空腹血糖: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儿童及青少年可适当放宽至5.0-8.0mmol/L,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设定为5.6-10.0mmol/L。监测空腹血糖能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
2、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应10.0mmol/L,佳范围在5.0-8.0mmol/L。餐后血糖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需通过餐前速效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饮食管理控制。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主要控制目标为7.0%。青少年可放宽至7.5%,妊娠期需严格控制在6.5%。该指标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4、夜间血糖:
夜间血糖建议维持在4.4-7.8mmol/L。低于3.9mmol/L需警惕夜间低血糖风险,高于8.0mmol/L可能提示基础胰岛素不足。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发现夜间血糖波动规律。
5、个体化调整:
血糖目标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病程长、频发低血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适当放宽标准;妊娠期、围手术期及儿童生长发育阶段需更严格控制。定期内分泌科随访至关重要。
1型糖尿病患者需通过胰岛素治疗、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综合控制血糖。建议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规划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每日定时定量进餐。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备好速效糖源。建立血糖监测日志,记录胰岛素用量、进食情况和运动强度,就诊时携带供医生参考。注意足部护理和口腔卫生,每年进行眼底、肾功能和神经病变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