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咔咔响不一定是颈椎病,但可能是颈椎退变的早期信号。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肌肉无力和行走不稳。
1、颈部疼痛:
颈椎病患者常出现颈部持续性钝痛或刺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晨起时症状加重,活动后可能缓解,长期低头会加剧疼痛。这类疼痛多由颈椎间盘突出或小关节紊乱引起。
2、上肢麻木:
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表现为单侧上肢放射性麻木,常见于手指和前臂。麻木感呈针刺样或蚁走感,夜间症状可能加重。这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有关,可能伴随握力减退。
3、头晕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导致后脑勺胀痛或搏动性头痛,转头时可能诱发眩晕。头晕发作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
4、肌肉无力:
脊髓型颈椎病可引起双上肢精细动作障碍,表现为持物不稳、扣纽扣困难。下肢可能出现踩棉花感,步态笨拙易跌倒。这种症状提示脊髓受压,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5、行走不稳:
严重颈椎病会影响脊髓传导功能,出现步态蹒跚、平衡障碍。患者常描述行走时像踩在棉花上,夜间需要扶墙行走。这种情况多伴有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
预防颈椎病需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建议每40分钟活动颈部。枕头高度以8-15厘米为宜,睡眠时保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可进行颈部米字操锻炼,动作要缓慢均匀。游泳和羽毛球等运动能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但急性发作期需暂停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牛奶、豆制品和深海鱼。出现持续症状时应及时进行颈椎MRI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