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主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相关低通气疾病、睡眠相关低氧血症和原发性鼾症。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这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类型,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可能与肥胖、颌面部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夜间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诊断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治疗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治器和减重等措施。
2、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由呼吸中枢调控异常引起,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努力消失。常见于心力衰竭、脑干病变或使用阿片类药物者,可能伴有周期性呼吸模式。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考虑适应性伺服通气治疗。
3、睡眠相关低通气疾病:
指睡眠期间肺泡通气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常见于神经肌肉疾病、胸廓畸形或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可能表现为晨起头痛、日间疲劳。治疗包括无创通气支持和病因管理。
4、睡眠相关低氧血症:
主要指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下降但不伴明显通气异常的情况,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或高海拔居住者。长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治疗需针对基础肺部疾病,可考虑夜间氧疗。
5、原发性鼾症:
指仅有打鼾而不伴随呼吸暂停或低氧血症的情况,可能发展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上气道结构松弛有关,通常无显著日间症状。建议侧卧位睡眠、减重和避免睡前饮酒。
改善睡眠呼吸障碍需建立规律作息时间,保持卧室空气流通,睡前避免饮酒和使用镇静药物。超重者应控制体重,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并加强有氧运动。吸烟者需戒烟,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鼻腔症状。睡眠时抬高床头、保持侧卧位有助于减轻症状。定期进行睡眠监测评估病情变化,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代谢异常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