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胸闷、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老年高血压的典型表现主要有血压波动大、晨峰现象突出、体位性低血压多发、靶器官损害隐匿、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复杂。
1、血压波动大:
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退,血压调节功能下降,易出现昼夜节律异常。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值增大,表现为清晨血压骤升或夜间血压不降,需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
2、晨峰现象突出:
清晨6-10点血压上升幅度超过夜间平均值的35毫米汞柱,与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重合。这种现象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建议起床后保持坐位休息再活动。
3、体位性低血压:
由卧位转为直立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常见于服用利尿剂或扩血管药物的患者。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目眩,需缓慢改变体位并监测立卧位血压。
4、靶器官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无症状性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等亚临床损害。眼底动脉硬化分级达Ⅱ级以上时,提示全身小动脉已发生病理性改变。
5、症状不典型:
部分患者仅表现为颈部僵直、耳鸣、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与老年人痛阈升高、合并脑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容易延误诊断。
6、合并症复杂:
常与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共存。多种药物联用可能影响降压效果,需要定期评估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
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多食用富含钾离子的香蕉、土豆等食物。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冬季注意头部保暖,沐浴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定期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记录波动规律。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时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目标需个体化调整。出现持续头痛、视物变形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