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引起的眩晕主要表现为头部转动时突发性眩晕,通常伴随颈部疼痛、平衡障碍、恶心呕吐、视觉模糊等症状。颈椎性眩晕多由椎动脉受压、颈部肌肉紧张、颈椎退行性变、交感神经刺激、脑血流异常等因素引起。
1、突发性眩晕:
头部快速转动或特定体位时出现短暂眩晕,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常被描述为天旋地转感。这种眩晕与内耳疾病不同,多无耳鸣或听力下降。椎动脉在颈椎横突孔穿行时受骨赘压迫或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症状。
2、颈部疼痛:
约80%患者伴有颈肩部僵硬酸痛,疼痛可放射至枕部。长期低头或伏案工作会加重症状,颈椎X线常显示生理曲度变直、骨质增生。颈部肌肉持续紧张会进一步压迫血管神经,形成眩晕-疼痛恶性循环。
3、平衡障碍:
行走时有踩棉花感或偏斜倾向,闭目站立时症状加重。颈椎本体感觉异常会影响前庭-脊髓反射通路,导致姿势控制能力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猝倒发作,但意识始终清醒。
4、恶心呕吐:
眩晕发作时常伴随自主神经症状,因前庭神经核与呕吐中枢存在神经联系。呕吐多为反射性,与进食无关,呕吐后眩晕感可能暂时减轻。严重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
5、视觉模糊:
约30%患者出现一过性黑朦或视物重影,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视觉皮层有关。部分患者诉说眼前有闪光点或视野缺损,但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症状多在颈部复位后缓解。
颈椎性眩晕患者应避免突然转头、长时间低头等动作,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日常可进行颈部热敷和米字操锻炼,加强颈深屈肌训练。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质,推荐游泳、放风筝等仰头运动。若眩晕频繁发作或伴随肢体麻木,需及时进行颈椎MRI和血管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