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以及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等指标。
空腹血糖检测要求至少8小时未进食,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可提示糖尿病。该指标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β细胞破坏,常出现显著升高。需注意排除应激性高血糖等干扰因素,建议重复检测以确认结果。
随机血糖≥11.1mmol/L伴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可作为诊断依据。1型糖尿病起病急骤,患者随机血糖往往明显高于诊断阈值,同时伴随酮症倾向。检测时不需考虑进食时间,适用于急诊场景下的快速筛查。
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属于糖尿病诊断标准。该试验能敏感捕捉餐后血糖调节异常,对于空腹血糖处于临界值的1型糖尿病早期患者更具诊断价值。试验前需保证3天正常饮食及避免剧烈运动。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6.5%具有诊断意义。该指标不受短期血糖波动影响,但需注意贫血、血红蛋白病等情况可能导致假性结果。对于儿童1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特异性较成人稍低。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等检测阳性可辅助确诊1型糖尿病。这些抗体标志物提示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损伤,有助于与2型糖尿病鉴别。抗体检测需结合临床特征解读,少数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抗体阴性。
确诊1型糖尿病后需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同时建立科学饮食管理方案,建议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定期进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并发症筛查,学习血糖自我监测技术,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以备应急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