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查不能单独确诊肺癌,但可作为重要辅助手段。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肿瘤分期、转移灶筛查和治果评估等方面,确诊仍需结合病理活检、支气管镜等金标准检查。
PET-CT通过显示病灶代谢活性辅助判断肿瘤性质,其葡萄糖代谢显像对肺癌灵敏度约90%,但炎症、结核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假阳性。临床中主要用于评估肿瘤全身转移情况,而非直接病理诊断。
对于小于8毫米的肺结节,PET-CT检出率显著下降。磨玻璃样结节因代谢活性低易出现假阴性,部分肺泡细胞癌和类癌也存在代谢不活跃特征,这些情况均需结合CT形态学特征综合判断。
肺癌确诊必须通过组织病理学证据,常用方法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或胸腔镜手术获取标本。PET-CT显示的异常代谢灶需经病理检查确认是否为恶性肿瘤细胞。
PET-CT对肺癌分期准确率达80%以上,能同时发现骨、脑、肾上腺等常见转移部位。检查结果可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如手术可行性评估或放疗靶区规划,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
术后或放化疗后定期PET-CT检查可鉴别肿瘤残留、复发与治疗后的纤维化改变。对于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但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全身PET-CT有助于发现隐匿性复发灶。
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发现肺结节后需遵医嘱动态观察。确诊肺癌患者应完善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治疗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和适度有氧运动。术后患者需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出现持续性咳嗽、胸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