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可通过解痉镇痛、抗感染治疗、胆囊减压、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急性发作通常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胆汁淤积、饮食习惯不当、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解痉镇痛:
急性发作期常伴随胆绞痛,可选用山莨菪碱、间苯三酚等药物缓解平滑肌痉挛。疼痛剧烈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哌替啶等镇痛药物。禁用吗啡类制剂以免加重奥狄括约肌痉挛。
2、抗感染治疗:
继发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可选用头孢三代联合甲硝唑,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需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疗程通常持续7-10天。
3、胆囊减压:
对于胆囊张力过高者可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严重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脓时,急诊胆囊造瘘术可有效降低胆囊内压力。这些措施可为后续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4、手术干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性治疗手段,急性期手术指征包括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坏疽穿孔等。病情稳定者建议发作后6-8周行择期手术。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可考虑胆囊部分切除。
5、生活方式调整:
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长期需控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空,避免长时间空腹诱发胆绞痛。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日常应保持BMI在18.5-23.9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杂粮等食物,限制每日脂肪摄入量低于50克。发作缓解期可尝试少量多餐模式,每餐七分饱为宜。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及腹痛变化,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合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诱发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