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解痉镇痛、必要时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病症通常由胆道梗阻、激素水平变化、细菌感染、胆囊结石、妊娠期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发病初期需立即禁食以减少胆囊收缩,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可降低消化道压力。同时需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儿情况,避免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
2、静脉补液:
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维持每日2500-3000毫升液体入量。特别注意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
3、抗生素治疗:
需选用对胎儿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二代头孢类药物。治疗周期通常持续7-10天,需根据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指标调整用药方案。
4、解痉镇痛:
使用山莨菪碱等M受体阻滞剂缓解胆道痉挛,疼痛剧烈时可短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禁用吗啡类镇痛药以免诱发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病情。
5、手术治疗:
当出现胆囊穿孔、化脓性胆管炎等并发症时,需在孕中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需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风险,术中采用胎儿监护保障妊娠。
妊娠期需保持低脂饮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适量散步有助于改善胆汁排泄,睡眠时建议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胆道的压迫。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发热时应立即就诊,定期产检时需告知医生既往胆囊疾病史。注意观察胎动变化,治疗期间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