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当、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异常、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习惯:
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冷过热饮食,规律三餐时间。增加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南瓜、山药等易消化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烧烤对胃黏膜的机械性刺激。
2、根除幽门螺杆菌:
采用四联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及铋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黏膜炎症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根除治疗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病变程度。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
3、保护胃黏膜:
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形成保护层。这类药物能中和胃酸,促进胃黏膜修复,缓解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胃黏膜保护剂需在餐前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排便情况。
4、抑制胃酸分泌: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控制胃酸。胃酸过多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导致烧灼感和疼痛。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壁细胞泌酸功能,为黏膜修复创造良好环境,疗程通常需要4-8周。
5、中医调理:
采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理。中医认为本病属"胃脘痛"范畴,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有关,通过辨证施治可改善胃动力和消化功能。针灸取穴常用足三里、中脘等穴位配合治疗。
患者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胃肠功能。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化学刺激。适量食用猴头菇、秋葵等富含多糖的食物有助于胃黏膜修复。建议每餐七分饱,餐后适度散步促进消化。定期进行胃镜复查监测黏膜变化情况,出现呕血、黑便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