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夜间突发呕吐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水分、观察伴随症状、排查饮食诱因、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通常与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肠梗阻等因素有关。
1、调整体位:
立即将宝宝置于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发窒息。抱起时保持上半身抬高30度,避免剧烈摇晃。呕吐后需用温水清洁口腔,更换被污染的衣物被褥。
2、补充水分:
呕吐停止1-2小时后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每次5-10毫升,间隔15分钟。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部。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配方奶需稀释至原浓度1/2。
3、观察症状:
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黄绿色胆汁样呕吐物可能提示肠梗阻,血性呕吐物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发热超过38.5℃或出现嗜睡、囟门膨隆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紧急就医。
4、排查饮食:
回顾6小时内进食史,排除呛奶、食物过敏或过量进食可能。暂停添加新辅食,避免油腻、高糖食物。轮状病毒等感染性腹泻常表现为喷射状呕吐合并蛋花汤样便。
5、及时就医:
持续呕吐超过8小时、尿量减少至每日少于4次或出现脱水体征(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需儿科急诊。肠套叠患儿可能出现果酱样血便伴阵发性哭闹,腹部超声可确诊。
护理期间保持环境安静,呕吐后禁食2-4小时。恢复期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柑橘类水果刺激胃酸分泌。每日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餐具需煮沸消毒。注意手部卫生,轮状病毒高发季节避免接触腹泻患儿。若反复发作需排查代谢性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定期记录生长发育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