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患者吐痰带血丝需进行鼻咽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检查。鼻咽炎可能由感染、环境刺激、鼻腔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鼻咽镜检查
鼻咽镜可直接观察鼻咽部黏膜病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充血、水肿、溃疡或新生物。检查时可能发现黏膜糜烂导致的毛细血管破裂,此为痰中带血的常见原因。对于反复出血或局部异常增生的患者,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血常规检查
通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能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高则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病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出血。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可评估凝血机制是否正常。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患有肝病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异常,导致黏膜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需调整用药方案或治疗原发病。
4、影像学检查
鼻咽部CT或MRI能显示黏膜下病变、鼻窦炎并发症或占位性病变。对于鼻咽癌高危地区患者或镜下可疑病灶,影像学可明确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侵犯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5、病理活检
对鼻咽镜发现的异常增生组织需取样活检,通过病理诊断鉴别慢性炎症、结核或恶性肿瘤。尤其对于40岁以上、单侧鼻塞伴血涕患者,活检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可避免漏诊恶性病变。
确诊后应根据病因规范治疗,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日常保持鼻腔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戒烟并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及深绿色蔬菜,有助于黏膜修复。若出血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