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可通过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口服抗生素、鼻内镜手术、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通常由过敏反应、慢性感染、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一、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黏膜水肿。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鼻窦炎患者,可作为日常护理手段。冲洗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黏膜损伤。过敏体质者需选择无添加剂的冲洗液。
二、糖皮质激素鼻喷剂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可有效缩小息肉体积,缓解鼻塞症状。这类药物需连续使用数周才能显效,使用时应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鼻腔黏膜状态,儿童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三、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急性发作期。疗程通常为10-14天,用药前建议进行细菌培养。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拉霉素替代。治疗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四、鼻内镜手术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可清除息肉并开放窦口,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鼻塞的患者。术后需定期换药和鼻腔清理,复发概率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伴有哮喘或阿司匹林不耐受体质者手术风险较高。
五、生物制剂
奥马珠单抗等靶向药物适用于重度过敏性鼻息肉患者,能特异性阻断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炎症反应。这类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目前仍属于二线治疗方案,费用较高且需长期用药。
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日常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限制乳制品摄入以防分泌物黏稠。适度运动可增强鼻腔黏膜抵抗力,但需避免游泳等可能引发感染的活动。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佩戴口罩预防感冒,戒烟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